金陵主陵区全景俯瞰。选自北京市文物研讨所编《北京金代皇陵》
说起北京的皇陵,大部分人会一挥而就地想到明十三陵。其实,北京西南房山区的大房山脚下,还有一处比明十三陵早260余年的皇陵群。那里掩埋着17位皇帝,它便是北京榜首个皇陵群——金代皇陵。
这是一处历经800多年前史沧桑的皇陵。与许多被盗墓贼损坏的坟墓不同,金陵的每一次严峻命运节点,都与朝代兴衰替换紧紧相连。它的营建,是北京初次成为一国之都的前史见证;它的式微,源于明朝屡战不堪的惊惧;它的修葺与重整,则是替代明朝入主北京的清王朝所为。
跟着清王朝衰亡,金陵屡遭“损坏”,改头换面,逐步湮没在深山老林与史料云烟中。直到上世纪80年代,金陵的奥秘面纱才得以揭开一角。2002年,金代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睿陵被翻开,从此补上了我国历代帝王坟墓考古的“一个缺环”,而金中都开端的前史和相貌也被此次考古折射得更加生动。
栽树挖出皇帝陵碑
1986年,龙门口村的一个农人刘江山在村东北挖树坑时,发现了一座石碑的碑头,上面雕有龙纹。要是在平常他就会用炸药崩掉,可是这时他想起在邻近活动的一支考古队对他说的一番话:若发现带有人工雕饰的石料等,当即陈述考古队,并给予奖赏。所以他立刻找到了北京市文物研讨所金陵考古队队长鲁琪,鲁队长当即带人前来此处开掘。当他看到这座两米多高的石碑上刻有“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的字样时,欢喜若狂。
这是1988年5月27日《北京日报》头版报导《北京金陵发现记》中的一段描绘。
睿宗,即金世宗的父亲完颜宗辅。他生前没有当过皇帝,金世宗攫取皇位后追谥其为皇帝,庙号睿宗,并将其迁葬至大房山金陵。
睿宗陵碑的发现,是榜首次在考古中发现金代皇陵的确凿依据。
现在,这块陵碑的原件仍保留在房山区周口店镇九龙山(又叫云峰山)下的金陵遗址。北京市文物研讨所原研讨员黄秀纯指着石碑对记者说:“走近点细心看,还能看到金粉的痕迹。”他告知记者,这块陵碑的发现,“为考古人员确认金陵主陵区供给了牢靠的什物材料。”
1986年,黄秀纯、吴元真应邀前往金陵锤拓的睿宗陵碑。
金陵,北京区域最早的皇陵,比鼎鼎大名的明十三陵还要早260多年。这座皇陵的兴修,在北京建都史上可谓是一件大事。
北宋与辽国签定澶渊之盟时,日子在东北区域的女真族仍是处于辽控制之下的小部落。11世纪中叶,女真族逐步强壮,1112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不堪忍耐契丹的压榨,率部抗辽。三年后即皇帝位,国号大金。
金的兴起,让北宋看到了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期望。1120年,宋金缔结“海上之盟”,联合消除了辽国的主力部队。依照约好,本应由宋占领其时仍是辽南京的燕京城,可是,窝囊的宋军再三败退,只能向金求助。1123年,势不可当的金兵占领燕京。对辽出动军队晦气的北宋天然丧失了言语自动权,仅拿回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燕京、蓟、景、檀等六州,而且,每年还得把燕京租赋的六分之一赠与金人。
自此,金朝国力大盛,北宋日薄西山。1123年金兵脱离燕京时,把城里的富户全掳去了关外,留给北宋的仅仅一座空城。这座空城在北宋手里不过短短两年,就再次被金占领。
归入金国地图的燕京,很快被“捧”了起来,成为一国国都。而迁陵是迁都的组成部分。
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金代的第四位皇帝——史书上的海陵王完颜亮正式迁都,将金代的国都从白山黑水之地的上京,迁到了幽燕区域的燕京,也便是今日的北京。燕京自此成为北京建都史的起点——金中都。尔后,北京作为国都,一向为元、明、清所沿袭,乃至今日,已有860多年的前史。
当年,女真贵族对立迁都的不在少量,为了避免旧实力反扑,完颜亮命人将上京的旧宫城、宫廷和贵族府榜首概平毁。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王公大臣以会宁乃先人陵园地址、不宜远离为托言,不肯脱离。为了确保迁都效果,海陵王决议釜底抽薪,把先人的陵园也迁到中都。他派出司露台官员在北京及周边区域选“万吉之地”,通过半年查询,毕竟选定了“大红山大红谷(亦作大房山大洪谷)”这片风水宝地。
这儿“冈峦秀拔,林木森密”,原有一座云峰寺(又叫龙衔寺)。完颜亮拆毁寺庙,在佛像之下凿穴为陵,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及他的父亲完颜宗干安葬在了云峰寺地基下。
古人多信仰神佛,完颜亮居然毁寺造陵,原因安在?原中科院科学传达研讨中心研讨员、燕山区文物研讨所王德恒以为,“完颜亮便是这么一个混不在乎的人,他仅仅出于政治需求,想要节约工期。”
完颜亮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他出世的1122年,正是大金王朝兴起、灭掉辽国与北宋两个强壮王朝的前夕。大概是父祖的赫赫战功给幼年的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完颜亮终身最大的志趣便是“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榜首峰”。
王德恒告知记者,完颜亮迁陵是迁都的组成部分,意图都是攻击南宋、共同全国。为此,完颜亮1155年年头指令在大房山修陵,建行宫,半年后就已迁陵完毕,行宫也建好了,开展可算神速。期间,他六次前往大房山观察,最长的一次在山里住了约半个月,鞭挞过因怠工而使工程开展缓慢的官员,也奖赏过有功的役夫,“可见他对迁陵这件事很垂青、很着急。”
这是《金史》等史猜中关于完颜亮营建金陵的记载。可是,800多年的风雨沧桑后,再去寻觅“大红山大红谷”的切当方位谈何容易?很长一段时刻,考古和前史学家都只能在史猜中寻觅蛛丝马迹。
“一个有故事的当地”
龙门口村一向流传着各种关于皇陵的故事。这是一个很小的天然村,坐落大房山支脉九龙山的脚下,归车厂村委会统辖,上文说到的发现睿宗陵碑的乡民刘江山便是龙门口人。前些年,刘江山逝世了,但他的亲哥哥刘守山还能向考古学家和媒体叙述这些故事。
村里祖祖辈辈都是守陵人,刘姓和冯姓是守陵人的子孙。小时分,奶奶曾给他讲过“抢皇陵”的故事,祭祀皇陵的时分要用一对牛、一对羊、一对鸡、一对鸭、一对鹅和一对骆驼,祭祀之后,牛羊等大的祭品由守陵户分了,鸡鸭鹅之类的小祭品由大伙儿上去抢,这就叫做“抢皇陵”。
山里有座皋塔,两层高,传说下面压的是金兀术。之所以称皋塔,指的是牛皋,也便是《说岳》中“气死兀术,笑死牛皋”的那位。1974年为了盖校园,因地制宜把皋塔给拆了。山里还有两个碑亭,东边碑亭中的碑是康熙帝御笔,用汉文书写,西边碑亭的碑是满汉两种文字,1975年左右,村里平整土地,两个碑亭都让炮给崩了……
1977年9月,王德恒榜首次听到了金兀术坟的传说。其时,他刚从吉林大学前史系结业,分配到原国家建委的一个干校(后改党校),签到地址就在房山。签到那天,他扛着行李搭公交车,忽然听到周围的人说这儿邻近有个金兀术坟。“我是满族,又是学前史的,其时榜首反应是,金兀术的坟不该该在黑龙江阿城吗?”王德恒回想说,他本以为这仅仅民间传说,没想到,签到后又问了好多人,咱们都言之凿凿:金兀术坟就在成功厂北边的车厂村。
所以,王德恒趁着周末,骑上自行车就进山了。山路难走,榜首次寻觅无疾而终。第2次,他先乘公共汽车到成功厂,然后步行向前,令人兴奋的作业发生了,“走几步路一脚就能踢出一个石构件,走一段路又看到一些沟纹砖,那是辽金时期的。”
问了当地人,王德恒才知道,他现已从车厂村进入了龙门口村,“我心中一机伶,因为前些天刚去过十三陵,十三陵进口就有个龙门口村。”持续向前,呈现在眼前的居然是一片梯田,梯田上还能看到被砸碎的汉白玉石件,一块一块全垒成了梯田。
这是王德恒与金陵的榜首次遇见。仅仅,其时的他还“不识庐山真面目”。
尔后,他又去了龙门口屡次,看到过宝顶遗址,看到过“皋塔”留传的大青砖,还传闻当地老百姓管九龙山上面的山顶叫皇陵尖。这儿有没有金兀术的坟,金兀术坟到底在哪里,学界至今没有共同的答案。但王德恒被招引住了,因为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当地”。
回吉林讨教母校教师,教师激动不已:“你命运太好了,那里很或许便是金代皇陵。”所以,已调到原国家建委办公厅当秘书的王德恒做了一个斗胆的决议:脱离机关,去搞文物作业。刚好,北京市文物局举行文物普查训练班,王德恒报名参与,然后又自动请求调进了“北京石化办事处”,担任筹建文物管理所。1980年,办事处从石化总公司分离出来,正式建立燕山区,燕山区文物管理所也正式建立,他是仅有一个在编人员。
王德恒记住,文管所建立没多久,1981年北京市展开文物普查,金陵就被列为要点。时任北京市文研所所长的于杰先生曾经史学家的才智特意吩咐他:“你在燕山,就把金陵搞清楚。”这次普查之后,王德恒编撰了《金陵初探》一文。1983年的《北京晚报》曾报导此事:
金陵果真是片废墟吗?在金陵踏勘数年之久的北京燕山区文物管理所王德恒、王长福二人,在占有许多史料的根底上编撰的《金陵初探》,揣度:金陵“很或许是一座规划巨大的金代文物宝库”。
王德恒在文中还清晰说到了金陵的方位:“在北京西南郊大房山脚下,有曾在我国北方称霸的女真金朝皇帝的坟墓群……”
于杰也一向惦记着金陵,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中都金陵考》一文中详细考证了金陵的方位:“《金史》及《大金集礼》所记之‘坟山’……在房山县之西北方约5至6公里处。坟山(坟上村)之西北约3华里处有‘龙门口’……过龙门口向西北行约2华里,即为金陵地址地。”
龙门口西北、大房山脚下的梯田里,真的藏着规划巨大、随葬丰厚的金代地宫吗?
其实,新我国建立后,大房山脚下这片奥秘的土地,时不时就有金代墓葬和零散文物被发现。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房山区域还归于河北省统辖,原河北省文物作业队的郑绍宗等就曾在金陵范围内的坟山发现了一座穹隆顶砖室墓,里边的岩画适当精巧。黄秀纯为此专门访问过郑绍宗,他告知记者,发现时正是冬天,为了维护岩画,郑绍宗等将其回填,计划来年再细心开掘。不料,第二年房山划归北京市,后来又被划为燕山区,大搞制造工程,此项作业毕竟不了了之,“那座砖室墓的主人是谁,不得而知”。
1971年头,燕山石化区成功化工厂配电站工地发现6具石椁。于杰和年青的黄秀纯前去整理,惋惜,抵达时原始现场已不复存在,仅留下一件鎏金银质面具。
1972年12月,长沟峪煤矿在金陵主陵区西南的断头峪基建施工时,发现了一组石椁墓,由5具石椁组成,其间4具石椁现已空了,唯有主墓椁室内遗有一具柏木红漆残棺。黄秀纯又被派到现场,从棺内整理出11件精巧的雕花玉佩、花鸟饰件。
1978年,就在后来考古人员确认的金陵主陵区,乡民们“农业学大寨”整改梯田时,推土机推出了一件绘着“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画的三彩瓷枕。
今日,人们现已知道,出土三彩瓷枕的当地,间隔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陵仅有80米左右。惋惜的是,当年三彩瓷枕与其他文物相同,并不能为确认金陵方位供给直接依据,何况,我国的考古开掘有必要是合作基建,或抢救性开掘,帝王陵园特别不能自动开掘。
就这样,金陵在考古和前史学家的寻寻觅觅中,持续熟睡。
270块巨石下的隐秘
1986年头春,大房山脚下总算迎来了一支正式的考古查询部队。
考古队由时任北京市文研所所长同心担任,队长是文研所第二研讨室主任鲁琪,一行人由王德恒领路,开端了一次全新的考古查询。王德恒介绍说,这次查询运用了“新的科技手法”,即地质物探的方法,既省时省力,又不会伤到文物,正因如此,项目才得以顺畅在国家文物局立项。
查询历时三年,最大的惊喜莫过于“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石碑的发现。考古队在当年的《金陵考古查询收成》中写道:睿宗陵碑的发现是金景陵地址的重要标志,对金陵的定位和定性起了决议性效果,是严峻的考古新发现。换句话说,此刻根本能够确认,九龙山下便是金陵的主陵区地址。
北京金代皇陵主陵区。选自北京市文物研讨所编《北京金代皇陵》
查询还整理出了一段汉白玉神道遗址,神道的栏板内侧浮雕双龙戏牡丹,外侧浮雕牡丹,就连台阶条石上都满刻着卷草纹,做工十分精巧。更为重要的是,把发现睿宗陵碑的方位与神道栏板连成一条直线,方向正对九龙山山巅,那么,睿宗的景陵会不会就坐落这条直线上?
物探成果的确显现有一处反常,而且方位就在陵区中轴线上。可是,当考古队试掘后,一会儿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一块又一块重约1吨的巨石,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坑里。
考古人员见多识广,可从未见过哪个坟墓里压着大石块。若要持续挖下去,就不归于查询,而是开掘,得从头报批,再者,转移大石块消耗的人力物力也难以估量。“略微有点迷糊,也算是一次失误,咱们暂时把石坑定名为‘祭祀坑’。”王德恒说。为了维护文物,查询完毕后,考古队将挖开的“祭祀坑”回填了。
十多年后的2000年,当“祭祀坑”逐步被年月淡忘在雨后春笋的核桃树、柿子树、桃树、杏树林里时,黄秀纯接到了从头查询金陵的使命:“新就任的所长宋大川同志找我说话,预备建立金陵课题组,再次查询金陵。”其时,北京文研所还有好几个开掘队约请他参与,如三峡考古队、圆明园考古队、北京东胡林人考古队等,黄秀纯不知如何是好,就去找长辈徐苹芳先生指点迷津。徐苹芳说:“曾经尽管搞过金陵查询,但不彻底,没能解决问题,你要有思想预备,金陵地处深山老林之中,方圆60平方公里,山多路少,很困难,搞全了不容易,搞好了便是对研讨金陵的一大奉献。”
黄秀纯决议遵从徐苹芳的定见,担任了金陵考古队队长。第二年春天,金陵考古队住进了龙门口村。其时,这个小小的天然村电视信号含糊,手机信号不通,村子里没有自来水,老百姓日子用水全赖山上流下来的泉流。考古队租的瓦房在村里已算条件很好,厕所仍是最原始的旱厕。后来,仍是考古队自己改造了厕所,给村子邻近抛弃的水井安装了水泵,条件才好了一些。
考古学家徐苹芳(右二)、宿白(左二)、同心(左一)与黄秀纯(右一)在金陵开掘工地。
有意思的是,这次查询除了依照惯例,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山梁沟谷做查询、勘探,考古队还顺着古人的视角做了一番勘测。本来,担任此次查询的宋大川所长对古代堪舆学颇有研讨。所谓“堪舆学”,即俗称的“风水”。他们登上大房山,公然看到了古人眼中的“万吉之地”:九龙山分九脉而下,构成开阔的缓坡台地,金陵主陵区就坐落于九龙山台地之上,坐北朝南。九龙山略低于北侧的大房山主峰连山顶,契合“玄武笔直”之说;九龙山之东为连绵迤逦的山冈,之西为几个凸起的山包,是显着的皇陵“护砂”;九龙山西北侧山沟中有泉流涌出,向东南流动,千年不断,是显着的皇陵“水砂”;而九龙山对面的石壁山,是金陵的“影壁山”。
金陵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归纳权衡之下,考古队毕竟决议把作业中心放在九龙山下的金陵主陵区。通过一年尽力,总算根本摸清了主陵区的平面布局,包含石桥、神道、台址、大殿基址以及环绕主陵区的两条排水沟等。
可是,当他们再次查询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祭祀坑”时,发现这儿居然变成了农人的蓄水池。黄秀纯告知记者:“因为常年被雨水浸灌,在石壁上遗有显着的水碱。整理前,坑口东、西、南三面种了十余棵果树,坑口裂缝长满树根,随时有崩塌下坠的或许。”
2002年“祭祀坑”被开掘前的状况
紧迫报请国家文物局后,考古队对“祭祀坑”进行了整理。整理的首要作业是搬开表层这些古怪的巨石。上吨重的石块不是几个民工能移动的,为加快进度,考古队请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帮忙,20多个壮劳力操作起重设备,常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才收工。
十分困难把巨石搬完,显露了夯土层。更令人惊奇的作业呈现了,夯土下面居然还有一层巨石,巨石下面又是30厘米厚的夯土……10月中旬,坑内巨石总算被根本吊走,考古人员一数,居然一共有4层270块巨石。
巨石和夯土下方,赫然呈现了四具石椁。
现在的金陵遗址内,四具石椁依然依照发现时的方位原地陈设。黄秀纯在遗址现场向记者回想当年的情形,最小的两具石椁由青石板拼成,没有雕琢斑纹,称为“素椁”。“咱们开掘时最大的那具石椁现已粉碎了,就剩前脸儿还立着,它周围不到50厘米,那具略小的石椁保存无缺,外面还敷着厚厚的松香,松香揭开后,石椁外壁上满是金粉,十分美丽!”他指着两具大石椁告知记者,它们其实是仿制品,原件修正后珍藏在首都博物馆。
两具大石椁的主人身份的确非同一般。黄秀纯看到的金粉,是石椁上雕琢斑纹后描上去的。跟着松香渐渐揭开,整块汉白玉雕凿而成的两具大石椁逐步显露真容,石椁上别离雕琢龙纹和凤纹,图画细腻精巧,还描着金线,显得金碧辉煌,一看便是帝后才干运用的龙椁和凤椁。
“祭祀坑”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皇陵。
惊喜之后,新的疑问接二连三。它的主人是金朝哪一位皇帝?已然是皇帝陵,为何独独龙椁破损严峻,凤椁和妃子的素椁却保存无缺?又为何要在棺椁之上填压如此之多的巨石?
“粗陋”的阿骨打陵
这座带给考古人员巨大惊喜的坟墓,一向没有出土相似睿宗陵碑那样的要害文物,主人的身份还要回到史书中探寻。
据史书记载,金陵安葬了金朝的17位皇帝,包含大金国立国前的鼻祖以下十帝和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以下七帝。而新发现的这座坟墓方位显要,刚好坐落整个金陵遗址的中轴线顶端,也便是九龙山正中“龙脉”下。“《金虏图经·山陵》记载过,金陵各皇帝陵园的散布遵从昭穆准则,那么,这个方位只或许用来安葬金代最显赫最重要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这儿应该是阿骨打的睿陵。”黄秀纯向记者解说,所谓“昭穆”,便是皇家陵园以鼻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坐落鼻祖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坐落右方,称穆。这种准则是为了区别家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
而且,据上世纪80年代查询金陵的记载以及当地乡民口述,“祭祀坑”上面原有大殿基址,地上有柱础和压栏石。“阿骨打陵是完颜亮毁了云峰寺,使用寺基制造的,这儿的大殿基址不正好便是云峰寺留下的吗?”黄秀纯剖析说。
完颜阿骨打睿陵考古现场
跟大多数被盗墓贼光临的坟墓不同,金陵被毁的元凶巨恶是官方政府。明代天启年间,女真后嗣满族人在东北兴起,屡次大北明军。屡战不堪的天启皇帝相信术士之言,把火气撒到了金陵头上,他以为满人之所以兴起,是因为他们的先人女真人的皇陵在北京,“王气太盛”,只要损坏金陵的龙脉,才干阻断女真人的强盛气势。因而,明政府于天启元年(1621年)罢金陵祭祀,二年(1622年)拆毁金陵,三年(1623年)派人建关帝庙,以限制女真人。
黄秀纯向记者叹气:“明政府的行为给金陵带来了灭顶之灾,阿骨打是金代显赫的一代君王,死后着实受罪了!明政府派出大批人马,摧毁了陵区内一切建筑,把阿骨打地宫中的龙椁砸成碎片,然后放火燃烧,还派人毁了九龙山主龙脉的‘龙头’,又在‘龙喉’部位凿了洞,填满鹅卵石。”直到今日,站在九龙山下,还能看到山体显着破坏的遗址,当地还流传着“砍龙头,刺龙喉”的说法。黄秀纯带队开掘期间还发现,陵区内但凡带有龙纹及雕龙的刻石,龙头简直悉数被摧毁了。
可是,术士之法毕竟挽救不了危如累卵的明王朝,明朝仍是没有逃脱消亡的结局。清入关后,面临一地狼藉的金陵,屡次修葺,还建筑了宝顶、享殿等地上建筑。黄秀纯据此剖析:“估量补葺太祖陵时,将其散落在墓底的石椁碎片搜集归拢,堆积在了石椁底部,然后填土夯实,再用200多块巨石回填地宫。”
他以为,巨石的效果在于防盗。实际上,巨石防盗的效果的确不错,“咱们开掘时在阿骨打睿陵东北角发现了一个盗洞,但盗洞毕竟被巨石挡住,盗墓没能成功,陵内的龙椁、凤椁也都没有被盗痕迹。”
除了这个盗洞,民国年间,外号“小老虎”的军阀刘镇山也企图盗过金陵。说来也巧,“小老虎”毕竟没达到目的,仍是得益于清代对金陵的修葺。“清朝数位皇帝都修过金陵,但他们好像不太确认每个帝陵的详细方位,所以清代修的大宝顶、小宝顶没有在金太祖睿陵和金世宗兴陵正上方,而是有一段间隔。”黄秀纯说,“小老虎”盗墓是顺着大宝顶挖的,当然什么也没挖到。不过,龙门口村乡民刘守山却说,清人知道太祖陵和世宗陵的详细方位,他们在帝陵邻近建筑巨细宝顶,便是为了利诱盗墓贼。
究竟是一差二错,仍是有备无患,咱们不得而知。总归,睿陵没有被盗,或许更精确地说,至少在天启年间后没有盗墓贼达到目的过。那么依照常理估测,堂堂开国皇帝的陵内必定埋藏着价值不菲的随葬品。
公然,考古人员在凤椁内发现了一件金丝凤冠,以及散落的雕凤鸟纹玉饰件和10枚金丝花饰。细心研讨后发现,金丝凤冠其实是皇后冠饰中起支撑定型效果的骨架部分,精确地说,应该叫金丝帽撑子,而周围的饰件应是皇后凤冠上掉落的装修品。能够幻想,开端的凤冠该是多么富丽精巧。
金陵发现的铜坐龙、睿陵凤棺内出土的金丝帽撑子和玉雕凤鸟纹饰件。选自北京市文物研讨所编《北京金代皇陵》
可是金丝凤冠带来的激动往后,凤椁里就再也没有什么金银玉器,仅剩余散乱的骸骨。龙椁更令人惊诧,没有任何随葬品,就连骸骨都只剩余残损的头骨。不仅是随葬品,睿陵的形制也让考古人员有些意外。一般来说,华夏皇陵的地宫比较复杂,建有墓道、墓门、前厅、后室等,而睿陵仅仅是一个简略的石坑。对此,北京考古学会会长同心直言:“在帝王陵园傍边看起来是比较粗陋的。”
假如说龙椁内的随葬品或许或许在天启年间被摧毁时丢掉了,那么为何密封无缺、彻底没有被盗痕迹的凤椁内随葬品也这么少?同心剖析:“或许是金朝其时刚刚到北京,真实很忙,时刻也有限,来不及,别的经济上刚刚开端起步,还要去交兵,尽管有南宋给钱,但这些钱更重要的是用在交兵上。”王德恒则提出,女真人开端本就没有厚葬的风俗,在黑龙江阿城时,阿骨打开端只被安葬在胡国林东,也便是一片林子里,连考究风水的山陵都没有。
其实,早在睿陵正式被开掘前十几年,前史学家于杰就依据文献估测过睿陵的形制。他在《中都金陵考》一文中写道:“开端于贞元三年所建的太祖、太宗、德宗(陵),因建陵匆促,以其时施工水平计,即便完颜亮役使公民过火残苛酷烈,其规制亦不能十分巨大、奢华。”
金陵深受华夏文明影响
与完颜阿骨打的睿陵比较,金世宗的兴陵就奢华得多了。
金世宗完颜雍是金代第五代皇帝。他从海陵王完颜亮手里夺了皇位,完颜亮的皇位则取自金熙宗完颜亶。说起来,完颜亶、完颜亮、完颜雍都是阿骨打的孙子,仨人本是同宗堂兄弟,却为了皇位恩怨不断。
1149年,完颜亮发起宫廷政变,刺死了完颜亶,12年后的1161年,他也在南下征宋途中被哗变的乱兵射死。而完颜亮的手下之所以倒戈,原因之一便是后院着火——完颜雍趁其率兵南下,在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称帝。
完颜雍与完颜亮的个人恩怨更是比电视剧还传奇。《金史·昭德皇后传》记载,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聪明美丽、贤惠精干,夫妻爱情十分好。在严酷的宫廷奋斗中,她常常为完颜雍出谋划策。王德恒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完颜雍的父亲伐宋时得到一条御制白玉带,完颜雍将它视为传家之宝,但乌林答氏主张他应当献给其时的皇帝金熙宗完颜亶,熙宗公然很快乐,将白玉带送给了皇后。因而,熙宗晚年虽酗酒嗜杀,可是对完颜雍一向没有猜忌过。
完颜亮弑兄即位后,乌林答氏又劝完颜雍多向完颜亮进献瑰宝以讨其欢心。但完颜亮仍是没有彻底放下戒心,当完颜雍到济南任职时,完颜亮不知是想拘留人质,仍是艳羡乌林答氏的美貌,指令完颜雍将乌林答氏送到中都。乌林答氏本想誓死不从,可是假如死在济南,完颜雍必定会落个抗旨不遵的罪名;假如前去中都,自己又叫节难保。进退维谷的乌林答氏毕竟决议决然前往中都,走到离中都仅七十里的良乡驿站时,趁着押解的人防备略微懈怠,投湖自杀。
王德恒说:“完颜雍对乌林答氏爱情深沉,妻子的自杀,更坚决了他要推倒完颜亮夺权称帝的决计。”后来,完颜雍公然替代完颜亮称帝。大定二年(1162年),完颜雍将完颜亮“降封为海陵郡王,谥曰炀”,葬在金陵范围内的诸王兆域。在此之前,只要隋朝第二个皇帝、暴君杨广被谥为炀帝,完颜雍对完颜亮的憎恨由此可见一斑。完颜亮死后的厄运至此还没完毕,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世宗又降其为海陵庶人,把他的骸骨从金陵掘出,改葬于金陵西南四十里。
苦心营建金陵的完颜亮,毕竟没有安葬在这片风水宝地,当今,他的坟墓,早已湮没在荒山野岭中,无迹可寻。登上帝位的完颜雍,则终身未再立皇后,而且,还为他的妻子昭德皇后乌林答氏特意营建了坤厚陵。这是金陵仅有的一座后妃陵。
坤厚陵并不在九龙山下的主陵区。黄秀纯以为,坤厚陵应该坐落主陵区西南凤凰山最南端的断头峪,也便是1972年长沟峪煤矿施工时发现的那组石椁墓。他向记者解说,其时共发现了5具石椁,其间坐落中心的主椁内出土的玉器多为妇女所用饰品,主人应该是女人。椁内的木棺髹红漆、外饰錾银龙装修,除后妃外,即便是贵族妇女也不能以龙作为棺表的装修,可见这是一座后妃陵,而坤厚陵是大房山金陵内仅有一座后妃陵。别的,查史料可知,坤厚陵共葬有金世宗昭德皇后以下六位后妃,世宗逝世后,乌林答氏又从坤厚陵迁出,与世宗合葬,那么,坤厚陵应该剩余五位后妃,这也与5具石椁的数量相符。
金世宗与乌林答氏合葬的兴陵,也被考古人员找到了。2001年,黄秀纯带队整理一座陪葬墓时,发现这座陪葬墓墓底偏北叠压着东西向的青白条石,持续向下整理,惊喜的一幕呈现了:这居然是一条石条构筑的台阶墓道,台阶上錾刻着菱形斑纹图画。自南往北拾级而下,一座精巧的仿木建筑结构的墓门呈现了,墓门两边雕饰汉白玉盘龙柱,残存的青白石门楼上雕琢着瓦垄、屋檐、椽和瓦当,垂脊前端还雕琢了俯首的龙头。这样精巧的墓道和墓门,在睿陵等前期金代皇陵中彻底没有。黄秀纯说:“这说明金代中期的帝陵现已受到了华夏文明较深的影响。”
那么,考古人员怎样判定这便是金世宗的兴陵呢?本来,《金史》记载,世宗逝世后,遵循其生前“万岁之后,当置朕于太祖之侧”的遗言,继位的金章宗将其安葬在了九龙山太祖睿陵西南侧,号兴陵。现在发现的这座富丽地宫,就坐落睿陵的西南约70米处。而且,“遗址内还能见到清代为金太祖和金世宗修葺的大宝顶、小宝顶,大宝顶前约15米是金太祖睿陵地宫,由此可揣度,小宝顶邻近的应为金世宗兴陵。”黄秀纯弥补说。
1918年金世宗陵碑亭及陵墙。 选自关野贞《我国的建筑与艺术》
从开掘的状况看,兴陵与睿陵相同,没有被盗的痕迹。墓门如此富丽,地宫里的随葬品更令人遥想。可是,考古人员却不能为所欲为,睿陵是抢救性开掘,兴陵却保存无缺,已然现已确认了墓主为皇帝,那就只能回填,保持原状。
金陵与金中都
海陵王完颜亮与金世宗完颜雍在宫廷奋斗中显然是死对头,但假如客观地回看前史就会发现,兄弟俩作为皇帝的许多变革方向是共同的,正如王德恒所说,“方向共同,风格不同,一个比较急进,一个比较温文。”
完颜亮固执迁都、迁陵,引起了金贵族大臣的不满和对立。金世宗初在辽阳即位时,群臣就主张他还都上京,只要少量大臣持不同定见,以为“宜因而刻直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令全国,万世之业也。”世宗毕竟作出了与完颜亮相同的挑选,奔赴中都。完颜亮在位时稳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制,开展教育,推广科举制,铸造了金国榜首代铜币——正隆通宝。这些方针都被金世宗创新地承继和推广。
金世宗与完颜亮执政的最大不同,便是与南宋罢战修和,完毕了大规划的军事行动。自太祖立国以来,大金国比年征战,简直没有一年安靖,世宗即位后,老百姓才过上了久别的平和日子。大金国自此步入盛世,而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金中都,也在平和中逐步有了一国国都的气候。
完颜亮开端迁都时,将辽南京城的西、南、东三面城墙别离向外扩凑数里,然后在城市中心仿照汴京皇宫建筑宫廷区。有时,乃至爽性把汴京的东西拿为己用。南宋文人曾记载,汴京的北宋宫廷里但凡制造十分精巧的窗户,往往题“燕用”二字。意思便是直接征调到燕京,装在新建的宫廷里。虽是仿照,但金中都的宫廷乃至比汴京还要富丽奢华。1170年,南宋的一位青鸟使范成大出使金国,就在他的日记《揽辔录》中吐槽:“眺望前后殿屋,兴起处甚多,准则不经,工巧无遗力,所谓穷奢极侈者。”
完颜亮“仿制”了一座汴京宫廷,金世宗则千里迢迢从宋徽宗建的艮岳园取来艮岳遗石,建筑了一座园林——大宁宫,也便是今日北海公园的前身。令人唏嘘的是,艮岳建成不久,汴梁城破,一代名园即香消玉殒,而大宁宫居然也在建成后第二年就毁于一场大火。
除了大宁宫,金世宗为金中都留下的最广为人知的建筑当属卢沟桥。金朝曾经,人们要过卢沟河(今永定河),只能凭借临时性的木桥和浮桥。为了改进中都与京南的交通,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金世宗决议建筑卢沟桥。不过,还没来得及开工,金世宗就病逝了。他的孙子金章宗继位后,花费三年,总算修成了横跨卢沟河的大石桥,名为“广利”。约100年后,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亲身经行这座桥,盛赞桥梁之美,卢沟桥自此出名国内外,直至今日。
与他的祖父比较,金章宗更喜爱制造园林行宫、亭台楼阁,以至于后人有“西山奇迹,多金章宗所造”之说。王德恒说:“这一方面是因为金章宗在位时国家富实,政治安靖,另一方面,金章宗自己对华夏文明极端痴迷,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分崇拜宋徽宗,他仿照宋徽宗瘦金体的书法都能以假乱真。”
金章宗继位后,重修了毁于大火的大宁宫,在西山建筑了八处园林行宫,史称“西山八院”。“西山八院”大多已无遗址可寻,但能够必定,这几处园林行宫为明清两代建筑大规划的皇家园林奠定了根底,现在的颐和园、香山、玉泉山等西山园林都是在此根底上建成的。金章宗建筑的钓鱼台,其姓名经元、明、清、民国一向保留到今日,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沿袭的便是金代旧名。
修了行宫,天然要四处游山玩水,金章宗的脚印简直踏遍了北京郊区的秀美山川。他乃至还像今日的旅游达人相同,玩耍之余不忘留下点评——闻名的“燕京八景”便是他提出的,也便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阴、蓟门飞雨、西山积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
酷爱建筑园林的金章宗没有忘掉先人的陵园。他在位期间,大修金陵,还为自己建筑了奢华的道陵,元明两代这儿都曾是文人墨客旅游吟咏的当地。元代散曲家冯子振写过一首《鹦鹉曲》赞叹燕南八景,其间有一句“道陵前夕照苍莽,叠翠望居庸去”,前半句说的便是大房山脚下最金碧辉煌的一座帝陵——金章宗的道陵。
1975年,考古人员开掘丰台区的大葆台西汉墓时,曾在两个墓室之间发现了一座保存无缺的金代砖井,井内还出土了一些金代遗物。查阅《析津志》发现,这儿居然也曾有一座金章宗为李妃建筑的“消暑之台”。
可是,这座园林广布、宏伟壮观的金中都,大金国并没有享用太久。1213年,金章宗的哥哥完颜珣即位,成为金第八代皇帝金宣宗。此刻,成吉思汗正在带领蒙古大军大举伐金,窝囊的金宣宗不管百官、士庶的劝止,决计把国都南迁至汴京。最初,海陵王完颜亮定都燕京没多久,就想迁都汴京,那时是为了进攻南宋,此刻,金宣宗迁都却是为了逃跑,为了逃避蒙古军的进攻。可见金代国力已是大相径庭。
1214年,金宣宗命太子留守中都,自己则带着文书、瑰宝并亲王家族,匆忙南逃。第二年,中都凹陷,蒙古兵一把火烧了月余还未灭,完颜亮“仿制”的汴京宫廷毁于火光之中。
自1153年完颜亮迁都始,至1214年金宣宗再次迁都,金中都作为一国国都存在的时刻仅有六十多年,但这短短的六十多年关于北京城市开展史而言却具有划时代的含义。清人曾称“自古帝王建都之地多且久莫如关中,今则燕京罢了”,这一改变正是从金中都开端的。
半个多世纪后,当逐水草而居、没有国都概念的蒙古马队想要制造一座国都时,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毕竟作出了与海陵王完颜亮相同的挑选。就在金中都旧城东北,一座独一无二、宏伟绚丽的大都,即将呈现在国际面前。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黄秀纯供给。
来历 北京日报纪事|记者 杨丽娟
修改:杨萌
流程修改 邰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