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张晓明 路钦淋 张世豪)4月15日上午9点,河北师范大学公共教育楼D座109教室来了一位特别的听课者——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45分钟的讲堂上,王东峰随堂听讲、仔细做笔记。
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讲堂上都讲了什么?与其它讲堂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长城新媒体记者采访了这堂课的授课教师——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涛副教授。
据了解,王涛教育的主题为“坚持以习近平新年代我国特征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奋力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我国梦”。这么庞大的主题,怎么讲出新意,怎么让学生们融入讲堂,王涛有着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在思政讲堂上,曩昔咱们的学生仅仅听众、观众,现在他们要成为参加者、主角。”王涛告知记者,多年来,她一向努力于思政课教育的变革和立异,一个中心的做法便是,让学生们由“被迫听讲”变为“自动融入讲堂”。
以当日讲堂为例,王涛为记者叙述了两个新的教育形式。
一个是,王涛把“每周新闻述评”带入讲堂,经过对热点新闻的剖析、评述,招引学生的注意力,调集他们的思想,让讲堂气氛活泼起来。
王涛说,她的教研室创设了“自主讲堂”教育形式,“每周新闻评述”仅仅其间的一个惯例项目,还包含“让学生讲课”“上社会实践课”等项目。“思政课要让学生有所收成,使他们真学、真懂、真信,就要靠近他们的实践,让讲堂愈加接地气。”
另一个是,在今日的教育活动中,王涛使用了“学习通”APP,完成了线上线下的结合。在“学习通”APP中,王涛会提前预备很多与讲堂有关的短视频,增强讲堂的趣味性,还会设置论题引导学生参加发问互动,让讲堂更有针对性。
“这堂思政课,仅仅咱们的一堂惯例课。”王涛说,“在教育傍边,我会依据各专业的特征,在讲堂上展开一些特征的活动。”
王涛举例说,在音乐学院的讲堂上,她讲到马克思主义我国化的每一个理论时,都会让学生预备一首与这个年代比较恰当的歌曲,让学生自己来唱。如在讲毛泽东思想时,用歌曲《东方红》导入,在讲邓小平理论时,融入一首《春天的故事》。提起《春天的故事》,王涛说,这首歌把整个我国变革开放的进程浓缩在了两段歌词中,很鲜活,很有含义。
“让学生们成为讲堂的主角,这是思政课教育的方向。作为思政课教师,咱们收成的不仅仅是讲堂教育方法立异带来的成就感,更多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仇人上思政课。”王涛说。